文/妈宝经,内容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能被细心呵护,健康成长。
在家里自不必说,能做的能给的家长都不含糊。可是,离开了家庭进入到集体生活,自家孩子能不能受到老师青睐,家长们就不敢保证了。
为了孩子能得到额外照顾,有的家长把老师当成了“活佛”,时不时供奉,希望能获得格外“垂爱”。
牛牛是一个宝妈,女儿正在幼儿园上中班,班里一位老师去年年底怀孕了,家长群里一个家长提议给老师送辆手推车,大概多,全班集资,每个家长掏几百块钱。
结果遭到了其他家长的怒怼:“你这么能张罗,咋不给老师买套别墅啊?真是马屁精!”
看完这个故事,心里不免忧虑,现在“唯物主义”真是无孔不入,连学校这块本该“清澈纯粹”的地方,也很难幸免。
本来老师怀孕了,家长关心一下也是人之常情,毕竟老师平常对小朋友不错。
但是,一则老师关爱孩子是她的本职工作,集资送车这“关心”似乎就有点其他意思了,超过了“感谢”范畴,实属不正常。
二则,各家经济情况不一样,强行集资平摊,造成家长压力实属没必要,毕竟谁家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
社会上人际走动,送东西表示心意的风气由来已久,但是,如果校园也引入这种风气,好不好呢?
十年育树,百年育人,孩子的成长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无端地加入外力,以为可以给孩子“提速”,其实有害无益。
孩子在幼儿园读书,需要给孩子营造一个宽松、平等、锻炼的机会,家长赫然打破这种平衡,反而会给学校、教师甚至孩子造成压力。
孩子原本在幼儿园努力表现,以争取好成绩,这有利于孩子不断提升自己,让他们懂得所有的成绩都需要自己辛苦付出,从而认真学习。
一旦家长打破这种平衡,以“金钱”助力。
站在孩子的角度,耳濡目染感受家长“金钱”的助攻,会让孩子以为自己所得都是家长“买通”的,而不是自己努力的成果,进而质疑自己能力、打击他们的学习热情。
站在老师的角度,莫名收到家长贵重礼物,可能会打破对于孩子关爱的“平衡”,造成谁“给的多”,就对谁家孩子更好,那对其它小朋友来说是不公平的。
如此恶性循环,学校教育就不再“纯粹”,家长是否愿意为这个不“纯粹”的教育继续买单?
作为一个有长远考虑的家长,为了孩子有序健康的成长,尽量不要过多干预孩子的成长。
那么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学会放手,孩子有自己的成长轨迹,尊重并鼓励他们。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质,他们有自己的成长轨迹,循着自己的成长步伐,他们会成为想要的那个自己。
家长不必过于担心,只要在旁边默默关心,在孩子灰心丧气的时候给予他们鼓励;在他们轨道出现偏差的时候适时提醒,孩子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优秀。
其次,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配合学校一起教育。
学校是孩子的重要教育渠道,家长需要与学校经常保持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动向及情况,配合学校一起把孩子教育好。
另外,经常抽时间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他们是否开心,是否需要自己的帮助,会让孩子有足够安全感,知道父母就是他们坚强的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