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条独家原创视频
建筑师筱原一男,
在建筑界是大神般的存在。
从年到年离世,
他一生中完成了40多个住宅设计,
落成的有38个,
各个堪称住宅设计的典范之作。
年,
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破例为这位
已经过世的建筑师授予“特别纪念金狮奖”,
这是从未有过的荣誉。
他的建筑思想深刻影响了伊东丰雄、坂本一成、
长谷川逸子、妹岛和世、安田幸一等
活跃在国际的日本建筑师。
筱原一男设计的谷川的住宅,于年落成
筱原一男设计的上原的住宅,于年落成
东工大百年纪念馆
从事建筑设计近30年,
受母校东京工业大学的邀请,
筱原设计了校园百年校庆的纪念馆。
今年樱花盛放时,
一条来到了这座纪念馆,
与他生前的助手塩琦太伸教授
和南京东南大学的郭屹民教授,
聊了聊这位建筑界的一代宗师。
撰文成卿
建筑师筱原一男
筱原一男年出生在日本的静冈县,年从东京工业大学建筑专业毕业后开始了留校任教的生涯。
关于筱原一男在职业之外的私人事迹,即使是作为是筱原最后一位助手的塩琦太伸,也鲜少知道。
提及筱原给人的印象,塩琦说:
“筱原先生永远把背挺得笔直,很酷的模样。
他设计建造的房子,永远是他带着摄影师去拍照,要清干净杂物,家具亲自摆放,拍出的照片透露着一颗灰尘都不能容忍的冷酷,就如他本人一样。”
在学习建筑之前,筱原已经拿到了日本名牌大学——东北大学数学系副教授的职位,可他仍旧放弃了这个职位,去往东工大从头开始读建筑。
照片里的筱原本人,看上去永远优雅、沉默、波澜不惊,可件件作品透出他内心的天马行空。
年“筱原一男”展览现场上海
年,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曾经举办了筱原一男的建筑回顾展,这是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第一次为建筑师办展览。
通过贴满展厅的图片和大大小小的模型,中国观众看到了几十个日本独立小住宅项目,在有限的场地上做出了造型各异,甚至称得上是大开脑洞的设计。
“筱原一男”展览现场模型
凸出在外的窗户,从屋顶开出缝隙引入光线,或者让室内的地面有一个莫名奇妙的斜坡等等。
看上去似乎不按常理出牌的小住宅建筑都出自筱原一男之手。
“上原的住宅”设计手稿
当年参与展览策划的郭屹民教授说起了他在展览现场留意到的有趣现象:
“观众的反应,大致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完全不懂建筑的老百姓,他们会感慨,这个三角形的卧室好温馨,好浪漫,我非常愿意在里面生活。
另一种是接受过建筑学系统教育的学生或者年轻建筑师,他们看了以后,都是一脸疑惑:这个人做东西怎么这么怪?我都看不懂。“
形成了专业人士看不懂,普通老百姓非常喜欢的场景。
第一样式:白之家,年落成
一生致力于小住宅
筱原一男的住宅实践,从年建造“久我山之家”到年离世,一共完成了40多个住宅的设计,落成的有38个。
大部分的作品在年代到年代完成,他把自己的作品按照思想的推进和展开归纳为“样式”,简单可以解释为风格分类。这个行为在建筑师中相当罕见。
第一样式:伞之家,年落成
第一样式时期从研究日本的传统出发;在第二样式里探讨住宅作为白盒子的立方体空间;
第三样式时期:谷川的住宅,年落成(屋主谷川俊太郎为日本著名诗人)
到了第三样式时期,他打破传统建筑里梁、柱、墙体固有的功能,对现代主义建筑的设计方式进行激烈的抨击、批判。
第三样式时期:上原的住宅,年落成(屋主大辻清司为日本著名摄影师)
“白之家”中有略显突兀的柱子,"上原的住宅”中非常醒目的混凝土树状斜撑强悍地拔地而起,甚至让看到房子的人疑惑:这个房子到底好不好用?
他在住宅空间里注入了生命的蛮力,不是让住宅去直接服务于住户,而是让居住在里面的人努力去适应建筑。因为要去适应,人反而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
屋主大辻清司所拍摄的“上原的住宅”
成为筱原一男的客户,也没那么容易。他的客户大多是画家、摄影师一类的艺术家,在委托筱原一男做设计的时候不提太多的要求,全权交由筱原一男发挥建造“怪房子”。
“上原的住宅”所在街区
“住宅是艺术”
筱原一男设计建造小住宅的年代,恰恰是全日本兴建大型公共建筑的时代。二战结束后,日本急需展现出国家复兴并繁荣的一面,以建筑师丹下健三为首的东京大学建筑系学派,占据了日本公共建筑的舞台。
同时,日本经济和技术迅猛发展,小住宅也进入大规模标准化建造的时期。筱原是最早提出反对的人,他反对泛滥的公共建筑,反对平庸的住宅,他坚持造房子必须有个性、甚至有艺术性,“住宅是艺术”。
受筱原一男影响的建筑师:妹岛和世、伊东丰雄、坂本一成、长谷川逸子
这种反骨精神,也使他周围总围绕着一群年轻人:有建筑师伊东丰雄,建筑评论家和摄影师多木浩二,而建筑师妹岛和世的成名作也深受他的影响。他们构成了一个少为人知的“筱原流派”。
筱原的影响力也延伸至西方国家。北京CCTV大楼的建筑师雷姆·库哈斯就仔细去拜访过筱原设计的“上原的住宅”。
蓼科山地的初等几何计划模型
在人生最后的十年,筱原一男为自己的家人设计了一栋房子,他留下来无数反反复复修正的设计稿,上面有他洗练又狂野的笔触。项目被称作“蓼科山地的初等几何计划”。
房子本身仅仅只有46.24平方米。可惜的是还没建成,筱原一男就去世了。
从校园看百年纪念馆
年04期中国《世界建筑》杂志封面的百年馆
人生第一个公共建筑:百年纪念馆
筱原一男一生中,公共建筑的实践很少。这座百年纪念馆,是他的第一个公共建筑。
年,为了庆祝学校百年校庆,东京工业大学的校友会募集资金建一个纪念馆,选择的建筑师便是筱原一男。
百年纪念馆在东工大大冈山校区入口处,外观称得上是怪诞。年中国的建筑杂志《世界建筑》第四期的封面,就是对它的报道。
从城市街道看东工大百年纪念馆
年10月,百年馆开始动工,一年后向公众开放。落成在校园东南角上的百年馆,距离东京电车线的大冈山车站不足一百米的距离。
从大冈山站的东出口出站,抬头便可看到一个高耸的立方体建筑,顶部支撑起一个巨大的水平向半圆柱,柱头高高挑出空中。夕阳下,百年馆通体发着耀眼的金属光泽。
塩琦说,“设计初期筱原就考虑把一个几何体浮游在空中,这个造型一直都未变化。”
“他参考了NASA的月球着陆器或者战斗机的形象。筱原对那样的形态有着极强的向往,他觉得机械零件的拼贴造型很有美感。”
他还留下了有趣的一句话,“把优美的佛像放到战斗机上!”
筱原一男从早年设计小住宅起,把传统的日本建筑元素融入到现代的设计,当百年馆成为他人生第一个公共建筑项目时,他脑中依旧坚持传统的设计元素,“优美的佛像”就是他对传统的比喻。
百年馆完成后,周围的孩子们看到后叫喊着“高达”——高达是日本机器人动漫的英雄人物。筱原听到非常开心。
平面布置上北部有一个8×31米的长方形,南部有一个8×21米的长方形。两个长方形之间用高20米的斜墙连接。
在主体的顶部,横着一个半径为11米、长为50米的半圆柱体。
一层室内
一层室内顶部
总面积有多平米,一共四层:
一楼大约平米左右,咖啡厅是东工大学生自习和周围居民社交的好场所,餐桌间有陈列着东工大校史资料的陈列柜。
咖啡厅中央两根细细的柱子伸向天花板,楼板下的管道线路全部暴露在外,狂野又凌乱。
楼梯井
二层是办公室,连接楼层之间的楼梯藏在清水混凝土浇筑的圆柱里,上楼时有稍稍的压抑感。
三层室内
三层有两个会议厅,抬头看会议厅顶,上面楼层的半圆柱底部穿墙而出。
顶层四层便是这个半圆柱的内部,现在也是会议的场所,大概有-平米左右。
半圆柱体在中间弯折了一下,一边直指校园内广场的中心,另一边指向大冈山车站。
年代的大冈山站与百年纪念馆
百年馆刚落成时,大冈山车站还是个地上的车站,站在车站等车,仰头可见这个冲着自己直直伸来的奇特半圆柱。
而在这个半圆柱的室内向车站方向看,是东京涩谷区城市混沌的面貌。当时正好是筱原想把城市引入建筑内部的时期,对涩谷丛林一般的城市状态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