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野别字和笔误分不清是教育界的悲

北京中科中医院 https://m.39.net/pf/a_4591273.html

虹野:“别字”和“笔误”分不清是教育界的悲哀

文/虹野

某校长在校庆中念了别字,把“鸿鹄志”读成了“鸿hao志”引起一片哗然,随之而来的道歉信更是大跌眼镜,嘲笑该校长没有文化则有之,斥责其“引咎辞职”者有之,这些情绪发泄无可厚非,该校为知名学府,校长别字实属不该,只要符合程序认定其不适合担当校长也无可厚非。

只是在教育界还出现了一些马后炮的声音,如王思聪在微博上所说,“其实读错了字反映的是1.这稿子根本不是自己写的(这是小问题)2.根本没有自己看过,或做任何的准备(这是大问题)。作为北大校长,这是不是在树立一个老师也无需备课的榜样?”似乎只要该校长稍微认真检查一下就可以避免这种小错误,之所以闹出来这种“丑闻”纯属该校长不小心所致。不仅其“幸灾乐祸”心态暴露无遗,而且表现出了雷同王思聪这种非教育专业人士的水准,实在是让人失望。

经常写作的人或许都难以避免有遗忘的字,有拿不准的字,我们可以通过查字典来确定。但是哪位老师能发现自己写的“错别字”?我们小时候的错别字大都是老师和同学进行校正,或字形或字音,自己几乎无法发现自己写的和读的是对的和错误的。要想自己发现自己的文章中有“别字”,前提是这个“别字”自己得知道它是不对的,如果知道它是不对的,再写错,那就是“笔误”。

如王思聪所谓的“检查”一下就可以发现“别字”纯属于想当然,如果一个学生从小学校一个字的错误发音,如果没有老师和他人校正,他会一直认为这个字就是这么一个读音,我们见过太多的人把“大厦”读成“大xia”,把别墅读成“别ye”,甚至有些字因为读错的人太多而要修正字典读音。甚至有很多地方“h”、“f”不分,还有很多地方“h”、“x”不分,甚至一辈子都分不清楚,这不仅仅有先入为主的因素,还一个原因就是自我校正之困难。人很难发现自己的思维中存在的错误,错别字也是如此,如果不用字典一一印证的话,自己的文章中的“错别字”你自己读一万遍也不可能发现的。除非你知道自己写错了,但是知道自己写错了就是“笔误”,二者在认知过程中完全不一样。

正如我经常问我的学生能否回忆起来遗忘的事情一样,错别字一样是自己无法独自发现的,正如回忆遗忘的事情一样,除非我们一一对照字典排查。

此时不想讨论某校长是否应该“引咎辞职”的问题了,反而觉得教育界应该反思一下“错别字”和“笔误”二者之间的认知过程的差异,提高一下专业水平才是,如果和王思聪教育门外汉一样的专业水准,确实太让为教育的未来担忧了。

虹野中华教育改进社理事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8020.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