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幸福路丨幸福村庄城市模样

  沿着太行山脉一路南下,行至晋冀鲁三省交界的武安市,一座高大的牌楼矗立在鼓山脚下,穿过这座牌楼,记者一行就走进了有着“中国幸福村”美誉的白沙村。

  鳞次栉比的楼房、宽敞整洁的街道、数字化电影院、高标准的体育馆和文化剧场……这个两面环山的小村庄青山簇拥、绿水相伴、绿荫掩映,既有山村的清秀,又处处显露着比肩城市的生活品质。

  而就在记者惊叹于白沙村的“城市范儿”时,村党委书记侯二河却用一句顺口溜,把时光倒回至几十年前。

  “吃水爬井坡,做饭烧柴禾,糠菜半年粮,麻籽豆擦锅。”20世纪80年代,白沙村十年九旱。“当时周围村的条件都比我们村好,当地人流行一句话:有女不嫁白沙村!”年,年仅28岁的侯二河当选白沙村党支部书记(年任白沙村党委书记),面对村子一穷二白的窘境他没有退缩,“我们要闯出一条新路子,让村民过上城里人的幸福生活。”

  “我们把目光瞄向村西的荒山,那儿有丰富的石灰岩资源,但之前一直没有开发出来。”侯二河告诉记者,从那时起白沙村开始依托当地资源发展集体经济,先后建起了十几家工矿企业,村集体收入连年增长,到年达到了1.1亿元。又穷又破的白沙村一跃成为当地有名的富裕村,村民们也陆续搬进了楼房,住进了别墅。

  但是,这样的日子也不是所有人都羡慕。“住着别墅吃粉尘。”前来参观的外地人甩出的这句话,深深刺痛了刚刚富起来的白沙村民。

  不想当“土财主”,就要转型发展。年,白沙村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了关停污染企业的意见。“我们要把眼光放长远,为所有村民谋福利。”侯二河说,当时白沙村不仅关停了一批“日进斗金”的工矿企业,还陆续投资2亿元进行技术改造,建起了全国领先的全封闭、零排放的新型建材企业,成为行业新标杆。

  用科技赋能产业转型,让白沙村尝到了先人一步的甜头。为了实现从富起来到美起来的目标,白沙村逐渐从发展资源消耗型工矿企业向发展现代化生态农业延伸。

  “看我们这儿多漂亮!”在白沙村与河北农业大学合作建设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里,村党建办主任李海峰指着50多个温室大棚向记者介绍,“去年我们新建了双拱双膜智能温室,安装了智慧物联网管控系统,温度、湿度、光照等全部实现了智能化管理。”目前整个园区总占地多亩,规划建设了蔬菜温室大棚、林果基地、养猪养牛基地等,带动多名村民在园区就业,每年的效益达到了多万元。

  “这里以前是矿坑,我们经过整治后建成了现在的农业加工厂。”看过了农业科技园区,李海峰带记者来到了白沙村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基地。面粉、粉条、小米、玉米面、食用油……这个基地对标国际标准,专门从瑞士引进了专业的生产线,致力于打造绿色纯天然的“白沙品质”。

  但酒香也怕巷子深。为把村里的优质农产品推向市场、打响品牌,白沙村开始培育和发展农村电商项目,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这是我们村自己生产的酸辣粉,晶莹剔透,面饼也很厚实。”白沙村的赵鑫是一名带货主播,也是一位“90后”宝妈,她热情洋溢地在镜头前向网友们推荐白沙村的农产品。

  赵鑫告诉记者,村里已有不少像她这样的带货主播,大家在家门口就能有一份比较稳定的收入。而这一切都归功于村里给村民提供了培训学习的机会。

  赵鑫的培训老师是白沙村专门从厦门“挖”过来的电商人才单中帅。如何运用南方的商业思维对北方的优质产品进行推广营销?单中帅帮助村民们迈出了“从0到1”的关键一步。“接下来会整合优质供应链,把供应链和直播技术赋能给更多家庭创业团队。”谈及下一步的发展规划,单中帅信心满满,“把白沙的产品卖到更多地方,让电商为乡村振兴赋能。”

  在产业转型的路上,白沙村又一次先人一步。

  近十年来,白沙村坚持“农业稳村、工业强村、生态活村、科教兴村”的发展理念,沿着发展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快速发展,不断利用资源优势延伸产业链,形成了工、农、牧、贸、旅多业并举的发展格局。如今,白沙村已经拥有50多个集体企业,年全村集体收入达到5亿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4.6万元。

  在白沙村,村里的公共设施比照城市的建设,村民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文艺馆天天有活动、影视城周周有电影、文化馆月月有演出。村里建成了自己的体育馆,里面包括游泳池馆、羽毛球馆、乒乓球馆、射击馆、保龄球馆、健身馆、网球馆等。村子还专门办了图书馆,图书馆自助机器、VR读书、智慧朗读亭等“黑科技”让人眼前一亮。

  白沙村富了起来,美了起来,越来越有“城市范儿”。“我们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7111.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